股市怎样加杠杆 大考之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出什么信号?|深读两会

113 2025-04-19 21:27

股市怎样加杠杆 大考之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出什么信号?|深读两会

▲点击进入专题关注更多资讯

“十四五”规划决战收官、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即将举办,今年是极不寻常、极为关键的“大考之年”。

2月20日,广州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描绘了一个更为清晰、立体的现代化新广州,向着经济更强、产业更优、能级更高的目标攀登前行。

大考之年,大有作为。报告提出,今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全力以赴拼经济,万无一失保安全,精心精彩办全运,对标一流提品质。

以奋斗目标为导向,以实绩实效为检验。拿出经济大市挑大梁的新担当、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突破、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新气象、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新作为,推动综合实力和城市功能实现由内到外、由量到质、由形到神的全方位跃升,必将交出“大考之年”优异答卷。

强引擎

发力做强南沙重要增长极

大城,要有大担当。经济大市挑大梁,便是广州的使命任务,靠的是强劲有力的发展引擎。

奋力建设核心引擎功能强劲、窗口示范作用充分彰显的现代化新广州占据了报告里今年工作安排的“头号任务”。

重中之重就是要发力做强南沙重要增长极。近年来,省、市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南沙工作,举全省、全市之力推动南沙开发建设。2025年,承载着国家重大战略性平台使命的南沙,将迎来《南沙方案》第一阶段目标中考之年、南沙自贸片区建设十周年、建区二十周年和“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在此非凡之年,广州提出发力做强南沙重要增长极、做好南沙大文章,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不仅是坚定走在前列,推动“再造新广州”顶压奋进的应有之义,更是胸怀“国之大者”,激荡大湾区建设澎湃动力的关键之举。

对于一座经济体量超3万亿元的超大城市而言,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需要多个强引擎共同支撑。

推动东部中心升级为省级发展平台、推动北部增长极建设成形起势、推动中新广州知识城上升为中新政府间合作项目、推进番禺升级建设国家级经开区、天河升级建设国家高新区……新的一年,广州将谋划布局打造更多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

广袤乡村,是广州这座繁华城市的另一面,显然也是最大的潜力和后劲所在。

报告提出,锚定优势塑造、结构调整、动力增强、价值实现战略方向,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区、富民一体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和区域协调发展。

先行先试,强区促镇带村。广州将深入开展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持续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规划建设,聚力打造从化新老温泉、增城派潭高滩—正果老街两大先行区,开展文化旅游季活动,发展以森林温泉康养为龙头的产业集群。

从南到北、从城到乡,一个个承担核心功能的城市发展引擎生长壮大,将以更强能级、更高水平引领广州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夯地基

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焕新,是这张“考卷”的破题口,唯有硬脊梁才能顶天立地挑大梁。

举纲持领就是,推进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数智化、绿色化“两化转型”,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年初,广州立足资源禀赋和现实基础,擘画了产业发展的“规划图”,随后迅速出台了相关政策意见。此次报告更是落地落实为今年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行动。

其中特别提到,尤其要狠抓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国际化转型,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加快打造 “万亿产值、智车名城”。

广州是汽车之城,正经历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期。此次报告着重“点名”,也意味着“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延续广州“3+5”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等基础上,充分融合提炼全市产业审视工作成果,结合近年来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提出的未来一段时期全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前不久,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签约52个项目、超1010亿元,战略先导产业占比接近三成,新兴支柱产业项目占比突破三成,发展动能在“双向奔赴”中孕育而生。

今年,广州将建立跨区增资扩产统筹机制和税收利益共享机制,储备建设超过100个亿元以上增资扩产项目。推动 998个市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年度投资3815亿元以上。

高质量发展的载体是项目,有项目才有发展。签约的背后,另一场加速跑已然开启。报告提出,纵深推进“营商环境改革一号工程”,让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产业要素配置共同构成“产业版”营商环境、“友好型”创新氛围。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以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要素。报告提出,围绕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迅猛发展,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面对新机遇,广州将开展“人工智能+”“千模智赋百业”行动,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按下快进键,全面夯实高质量发展产业“地基”。

提品质

建设品质、品味、品牌融合出彩的城市新貌

2025年是全运会举办年,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办,广州则是承办开幕式的城市。

这是广州城市发展史上的大事,今年报告专门单列一章提出,做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服务保障,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精彩。

从全力推动开幕式出新出彩,到高质量完成29个项目竞赛,再到组织打造一批绿色场馆、智慧场馆和创新实施“城市合伙人”计划等,广州致力于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奉献一场具有广州辨识度、显示度的“美丽全运”。

办赛事就是办城市。回溯六运会助力天河崛起、九运会带动城市东进、亚运会焕彩国际舞台,每一场体育盛会都是托举广州转型发展、向上突破的重大机遇。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彰显一座城、幸福一座城。围绕“办全运、提品质”的工作主线,广州将奋力建设品质、品味、品牌融合出彩的城市新貌。

生态更美。坚持以绿美广州生态建设为引领,新建120公里碧道,建成100个市级美丽河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设施更新。坚持走成片开发、区域统筹更新路子,推进中心城区、四大重点片区、重点功能平台区域内城中村应改尽改,全年完成城中村改造投资1000亿元以上。

文化更“活”。优化城脉、文脉、商脉传承保护体系,提升现有26个历史文化街区品质,推进40个保护传承利用典范区域和精品项目落地。

城市品质最终要服务于民‌,不仅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更是为了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报告提出,聚力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积极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

办最棒的赛事,建最好的城市。“办赛”与“营城”交织相融,期待以更高的标准、更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更具创造性的举措,建设一个品质更高的“新广州”。

采写:南方+记者 周甫琦

摄影:南方+记者 苏韵桦

统筹 :柳时强 陈思勤

股市怎样加杠杆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配资炒股炒股 关税风暴下,哪些ETF扛住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