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前10正规配资公司排名 清华大学团队赴广州调研绿电绿证市
97
2025-04-07
2月27日,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会议期间,东莞市大朗镇党委书记郭怀晋接受了南都记者采访,郭怀晋表示,当前最放心的线上配资,大朗正积极谋划构建“3+2+1”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3”指的是三大支柱产业协同体系(新一代电子信息与半导体、智能装备与机器人、千亿级毛纺织产业集群);“2”指的是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体系);“1”指的是现代服务业体系(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品质生活服务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大朗代表团成员在公文包处还挂了大朗毛织文创。在郭怀晋的公文包处,挂了一个毛织“哪吒”,他介绍,这些毛织挂件都是毛织设计师手工制作的。“大朗的毛织也可以有潮玩的趋势和动能,但是要产业链上下游能够配套。”郭怀晋举例说,去年大朗在“织交会”推出“AI+来莞定制”,最快两小时可定制生产一件毛衣,反响不错,但技术还未达到“遍地开花”的程度,毛织产业链还有完善的空间。“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他说。
郭怀晋表示,今年,大朗将继续深入实施毛织产业振兴计划“六大行动”,向千亿级毛纺织产业集群和世界毛织之都“两大新航标”稳步迈进,让毛织这个藏富于民的特色产业焕发生机、再创辉煌。
01
去年大朗实现GDP448.1亿元 同比增5.6%
南都:2024年,大朗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8.1亿元、同比增长5.6%。过去的一年,大朗镇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有哪些新的突破和亮点?
郭怀晋:2024年,大朗镇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全镇GDP实现448.1亿元,同比增长5.6%,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增速水平。
一是狠抓工业生产,工业经济发挥顶梁柱作用。2024年,全镇规上工业增加值171.3亿元,同比增长9.2%。华灏系成为全镇首家产值(营收)超200亿元的企业集团。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全镇市场主体数超10.8万户,构建起“656家规上工业企业-超350家高新技术企业-129家超亿元企业-9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家国家小巨人企业”的先进制造企业梯队。金融支撑更加有力。全镇贷款规模首次突破500亿元关口,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547.5亿元,同比增长11.5%。
二是奋战“投资年”攻坚,固定资产投资企稳回暖。2024年,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34.3亿元,同比增长0.1%;工业技改投资27.4亿元,同比增长34.8%。“建项目”动能澎湃。全年促成6个新建重大项目100%动工、10个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全镇28个市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4.3亿元,同比增长19.2%。“招大商”成果丰硕。全年新招引超亿元产业项目15宗,完成协议固投53.4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招商任务。“拓空间”稳步攻坚。全年完成土地收储582.3亩,“清地行动”盘活土地277.4亩,“工改工”完成拆除整备284.3亩。连续攻克常虎高速、莞深高速改扩建等多项征地拆迁硬任务,屏山城中村改造完成三项硬任务,深圳燃气综合能源项目成功申报省重大项目。
三是提振商贸活力,社消零保持平稳、进出口缩窄跌幅。文旅促消费活力迸发。全镇开展各类型促消费活动25期,2024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5亿元,同比增长2.2%。第二十一届“织交会”亮点纷呈。首次与虎门“服交会”联动办展,首次打造“AI+来莞定制”专区,首次举办“织片设计大赛”,展会累计吸引入场人数达3万人次、促成意向成交额达35亿元,较去年增长9.4%。外贸进出口明显改善。全镇进出口总额235.4亿元,降幅收窄至个位数。市场采购贸易改革不断深化。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全年出口总额176.2亿元,其中大朗贡献23.5亿元,排名全市第2。电商发展势头良好。全年电商销售额186.8亿元,同比增长3.7%。
四是全域推进“百千万工程”,打造“产城人”共荣共生大朗样板。典型培育出新出彩。推动巷头社区纳入第二批省典型村培育对象,镇级6个典型村(社区)全面完成“三个一”任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实施人居环境“六大专项”行动,累计植树超8600棵,新建停车设施项目47个、新增停车位超5000个,完成农房改造超1000宗,培育“美丽庭院”典型候选户363个。完成康丰路景观提升第一阶段改造工程,全面提升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区周边环境。文化赋能亮点纷呈。举办“荔枝红了”暨首届乐游凤山消费周等文旅活动,大朗女篮创造市篮联“九冠王”新纪录,石厦村蝉联第二届莞篮“村BA”冠军。民生工程多点开花。全面建成大朗中心公园、大朗医院改扩建和中心门诊、宏育学校改扩建、莞香苑“三限房”等项目。
02
构建“3+2+1”的现代产业体系
南都:市政府一号文提出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二号文提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而大朗提出,今年将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构建“3+2+1”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新的高度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围绕市政府一二号文和大朗这一部署,新的一年将怎样开展工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大朗担当和贡献?
郭怀晋:当前,大朗正积极谋划构建“3+2+1”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3”指的是三大支柱产业协同体系(新一代电子信息与半导体、智能装备与机器人、千亿级毛纺织产业集群);“2”指的是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体系);“1”指的是现代服务业体系(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品质生活服务等)。这与一号文提出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二号文提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工作思路高度契合。下来,大朗镇将抢抓一、二号文政策机遇,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重点是做到“五个聚焦”。
一是聚焦支柱产业护根保卫。依托288名企业服务专员深入实施“护根固本”行动,支持华灏、以诺、鸿馥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小升规”企业不少于55家,确保规上企业总数超700家,力争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超85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
二是聚焦重点项目落地攻坚。提速推进22个市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力争全年完成重大项目投资超25亿元。加紧推进香港城大二期征拆,全力攻坚屏山城中村改造三项硬任务,加快建设学生公寓、星级酒店等配套设施,促进香港城大建设和屏山城中村改造相得益彰、双向奔赴。
三是聚焦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推动投资超30亿元的深燃项目年内动工,深入谋划布局新的一批新型储能项目落地。发挥全市首个新材料产业园平台作用,集聚更多“创新样板工厂”孵化项目,加快推进基富易集成电路、嘉圣精密金属材料等一批新材料产业项目建设,支持本土新材料企业做大做强,打造百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
四是聚焦招商引资扩面提效。加快释放新大朗中学南面地块、石厦地块等招商熟地约300亩,年内计划招引超亿元产业项目10宗以上、完成协议固投超50亿元。加快推进莞台高新产业园大朗分园项目落地,吸引更多台商台青来朗投资创业。
五是聚焦商贸服务提振激活。持续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和“乐购大朗”活动,精心策划“荔枝红了”等文旅促消费活动,力争全年社消零增长5%。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更好赋能制造业,推动规上重点服务行业营收增长3%以上。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推动“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融合发展,力争市场采购和外贸进出口增速实现“双转正”。
03
向千亿级毛纺织产业集群、世界毛织之都迈进
南都: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壮大。而大朗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方面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2025年,在推动毛织传统产业振兴方面,大朗有哪些新举措和新计划?
郭怀晋:纺织服装产业作为东莞最具底蕴的传统产业,也是大朗闻名于海内外的特色产业。如何激发传统产业转型潜力,推动毛织产业振兴升级,让这个藏富于民的特色产业焕发生机、再创辉煌。下来,大朗将深入实施毛织产业振兴计划“六大行动”,向千亿级毛纺织产业集群和世界毛织之都“两大新航标”稳步迈进。
一是实施“大朗优选”品牌行动。坚持“民间和官方两条路走”的树立品牌思路,一方面,积极培育民间品牌,支持印象草原、蓝美纺织、新宏丰服饰等本土企业品牌做大做强,并努力引进具有全国知名度的纺织服装品牌。另一方面,持续推动政府主导的“大朗优选”品牌建设,在布局“大朗优选”六大飞地展馆基础上,谋划在新疆、成都等地布局更多飞地展馆。同时,加快引进“小芒电商”等平台企业,健全电商产业生态链,实现让全国各地群众都能买到大朗生产的品质时尚毛衣。
二是实施“全球市场”拓展行动。重点办好第95届国际毛纺大会、首届世界毛针织大会和第二十三届“织交会”这三场重要展会,深入谋划“三会联动”,全面提升大朗毛织的区位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大朗优选”品牌为引领,带动企业“组团式”走出去参加系列行业展会,帮助企业开辟新赛道、拓展新市场,实现破圈出海、卖向全球。
三是实施“人工智能”赋能行动。与凌迪科技公司合作推出“AI+来莞定制”数字化服务,通过AI设计、3D模拟、一线成型设备等技术,最快2小时定制生产一件独一无二的毛衣,下来将结合市政府一号文支持“人工智能”的利好政策,加大“AI+来莞定制”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引导更多企业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四是实施“时尚织城”焕新行动。重点支持“中国毛织第一村”、“百千万工程”第二批省典型村培育对象的巷头社区率先做出成效,全力推动巷头连片“工改工”一期项目在年内动工,规划建设集“四大中心一大厦”于一体的毛织智造产业园;加快完成汽车客运站改造前期工作,规划打造“世界毛织之都时尚纺织产业园”。同时,结合“百千万工程”推动毛织片区“6+2”个村(社区)环境联动提升。
五是实施“新锐势力”培育行动。去年举办的首届“织片设计大赛”吸引了100多家院校企业参与,提交了1200多份优秀织片作品,今年将继续谋划第二届大赛,完善全球首个“织片数据库”,构筑“世界毛织之都”DNA,着力培养引进一批设计师人才,让大朗毛织后继有人、后浪奔涌。
六是实施“文化赋能”提质行动。与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开展中国传统工艺(毛织技艺)振兴计划,加快推动毛织技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一批潮流时尚的毛织文化场景、毛织工业旅游、毛织文创产品,实现毛织产业与文化创意深度融合。
采写:南都记者 唐国轩
摄影:南都记者 刘媚
南都东莞两会报道组出品最放心的线上配资